close

這句話出自一位小兒麻痹患者也是一位雕刻家王燕琨8/17我在屏東基督教醫院一樓櫥窗看到另一位小兒麻痹患者王文忠的壓克力晶雕作品,在8/18下午4點多TVBS【發現新台灣-一步一腳印節目中看到了本尊,讓我對這位喜歡大海的潛水王好生欽佩。



出身於屏東萬巒,現年42歲的王燕琨,週歲時感染小兒麻痺,導致雙腿不良於行,童年時期就在伯大尼兒童之家的照顧下度過,中學時接受省府職訓在木雕班學藝,表現優異,接著還學磨寶石、貝殼研磨。然後他接觸到壓克力雕刻,從此投入壓克力晶體雕刻的創作,其作品輸出歐美,迭獲好評。目前王燕琨在高雄開了一家廣告招牌公司,也有一間精雕工作室。




除了下海他也喜歡上山,以不同的角度看風景,但有時會遇到小溪,需要倒立過河(由朋友抓他的腳,然後以手代腳過河),他說:「樣子不好看,但的最快。」他不忌諱的讓節目播出這一段,真是不簡單!


 


以下是我今天從TVBS生活新聞搜尋出來的,希望好手好腳的我們也能這樣看待自己的人生。


 









【發現新台灣】以手代腳潛水王 用不一樣的姿勢看不同的風景






/王德愷





主持人詹怡宜:「接下來要看到的這位,他叫做王燕琨,這位人稱輪椅先生,他腳不太方便,不過從小這樣的狀況,他卻能夠靠著雙手,什麼事都能做,不僅他有自己的謀生的能力,而且他很喜歡做一些特別高難度的事情,比如說他曾經挑戰像是到大禹嶺雪地裡騎摩托車,或者是想是露營像是潛水,這些事情他樣樣來,很愛冒險的一個人。


」聽說有位很厲害的輪椅先生,熱愛上山下海,甚至能只靠一雙手潛水攀岩,我們不太相信,來到做招牌的王燕琨店裡,他的確有一雙強壯的手;但王燕琨開口聊的,不是自己多大膽、多麼熱愛大自然,而是小時候,多麼害怕外面的世界。


記者:「那會不會抗拒那時候?」王燕琨:「當然會啊,我第一天到的時候,我爸把我放在那個地上嘛,然後你當然會哭啊,爸爸要走了,你就會去抱他的腳啊,爬過去腳就抱著不敢。」


民國61年,7歲的王燕琨離開父母,進入屏東伯大尼兒童之家。王燕琨:「67歲的小孩怎麼可能,爸爸要走了,把你丟在那邊那蘇爸爸,那時候我們的蘇爸爸,他就過來把你抱起來嘛,啊我不許可你這樣哭,你要乖,但是你嚇死了,哭得更大聲。」


被兒童之家的蘇牧師,一把抱起來,當時的王燕琨什麼都怕。王燕琨:「但是裡面有時候比較多,小孩子就會打架啊,因為你身心障礙我也身心障礙啊,他就不會讓你啊,你了解在家裡姐姐弟弟不可能跟你打架,有吵一吵,媽媽打他們不會打我啊!」記者:「會讓你?」王燕琨:「對啊對啊,但是你知道這邊不一樣啊!」記者:「會拿拐杖打來打去嗎?」王燕琨:「都有啊,那個當然都會有,因為它基本上,是一個平等的。」


不會再享有特殊照顧,到了兒童之家,剛開始還是有點怕,王燕琨意識到要自己照顧自己了。記者:「所以你覺得那樣的成長環境,好不好?」王燕琨:「我覺得很好,很好很好,腳不方便的孩子,在伯大尼學到怕不能解決問題,人生有時候得靠朋友。」


王燕琨:「對對對,就在外面當學徒,當了幾個月,因為那邊都是正常的,那正常的小孩就比較會欺負我們身心障礙朋友,那小時候被欺負,又不敢講啊,又不知道怎麼樣,反正就逆來順受,後來我的學長就是在做剛才那個雕刻的那個地方,他們在做雕刻,就叫我過去。」


王燕琨:「所以沒有工作你就只有回家,回去會被罵,你了解嗎!」記者:「家裡會很嚴嗎?」王燕琨:「也不會說很嚴,但是父母的觀念,當然是想說,你要靠你自己啊,因為家裡要也不是富有,也都是種田的啊!」


從磨貝殼到刻獎牌,從木雕到壓克力晶雕,王燕琨腳不方便,卻靠這雙手學會了很多事養活自己,他漸漸的,不怕了;比一般人大一些的手掌,穩定地握住電鑽,做最微小的移動,還要常換鑽頭,鑿不同質感的刮痕。


王燕琨:「用深淺還有角度變化,來呈現它的圖形,基本上我們看到的圖形呢,你看到所有的圖形,它是刮痕,受傷有沒有,刮了受傷那個刮痕,你怎麼去讓這個刮痕,不好看的刮痕,去變成好看的東西,所以在這個體悟比較深,就是你在人生裡面也是一樣,是不是,不好的東西怎麼變成好的,我是身心障礙,你要看我身心障礙嗎?還是看我身心障礙以後,呈現出來的東西,這是兩個層面。」


要把破壞的刮痕湊成美麗,雕刻刀不是畫筆,刻了就難以更改,沒受過正統美學教育,王燕琨需要更多決斷力,和三度空間思維,平常就練習不撕掉壓克力板背紙,盲刻是鍛鍊,也是樂趣。王燕琨:「紙也沒撕,你就純粹只是去想我這個東西怎麼弄,怎麼弄怎麼弄,因為都是反面的,還沒有翻牌,真的真的,那種感覺是很好玩的。」


這雙手是眼睛和腦袋的延伸,讓他不害怕,讓他更有信心,雙手還得代替腳撐起身體,所以要練出超乎常人的比腳還強壯爆發力。王燕琨:「然後這樣。」記者:「最高了嗎?最高了嗎?」王燕琨:「上去這樣,OK。」


想到就爬一下,馬上滿頭大汗,王燕琨說攀岩比雕刻累多了,因為他沒有腳幫忙撐住身體,但知道自己的弱點就要補強,了解自己的身體,更要鍛鍊、保養。王燕琨:「想到就爬一下,想到就爬一下,這樣子,但可能沒有很久,可以爬了啦,沒有很久可以爬了,因為40幾歲了。」記者:「是手還是?」王燕琨:「不是,是體力會衰,而且小兒麻痺它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它有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所以很多小兒麻痺,大概30幾歲開始,它的體力會衰退很快。」


所以不能不動,是為了延緩發作的時間,顧客來來去去,王燕琨忙了一下午沒喊累,還是要去潛水,當學徒時認識的原住民朋友,帶他踏遍台灣,蘭嶼就去了30多次,一位蘭嶼老人出海只捉回一條魚,旁邊孩子無心的話,嚇一跳。王燕琨:「因為他很老,他的體力不行,就有一種被大自然淘汰的感覺,我的感覺那時候瞬間馬上,小朋友講那句『因為他很老啊』!」記者:「所以那時候你覺得怎麼樣?」王燕琨:「我覺得我還必須把自己到維持那個體力在,不管你的體力你的智能,就是要在一個階段,你不能老,真正的老化就是沒有學習。」


怕老、怕體力變差,王燕琨有危機意識,所以挑戰各種運動、練身體,現在他終於要帶我們去潛水。王燕琨:「好了,上車要拍嗎?好了上車。」


腳不方便,沒有讓他害怕,在戶外沒人幫的時候,也不能害怕,他總能找到其他代替腳的東西,潛水前、買車前,他早就玩遍台灣。王燕琨:「在大禹嶺這邊,下大雪騎摩托車,雪地裡騎摩托車,我還沒試過,沒有那沒有辦法騎,是滑來滑去的,下面它結冰的話,不結冰的話,就可能一點點滑,還會輪胎還會咬到那個柏油路,但是如果下面結冰,就是整個是用滑的,就是滑的,很難騎的。」


玩上了癮,工作完了就要玩,每次去海生館談招牌製作內容,王燕琨都走這條路,因為可以順便露營、潛水;就著微弱的燈光,王燕琨熟練地搭起帳棚,點起小燈,還是靠這雙手,在野外安頓自己。王燕琨:「先桌子起來,然後燈可以放在上面。」


墾丁其實有不少更靠近海的紮營點,但王燕琨不想選太難的地方,因為我們要拍攝,他說水泥地就好,帳棚擺起來就可以,他想讓更多身心障礙朋友看見親近大自然,其實不難,他喜歡在大自然中獨處,人先靜下來,就聽得到海在說話。王燕琨:「越晚的時候,海浪聲變大了,因為旁邊安靜了,它整個海浪的聲音就竄上來,還有可能就跟風向,也有關係。」


海浪聲中入睡,蟬聲中醒來,這個早上王燕琨要帶著好手好腳,卻不會潛水的我們,去親近海。王燕琨:「這個喔,這種重量、配重,身心障礙配重跟正常人不一樣,這個你們是用腳撐,我用手來幫忙。」


熟練地卸下裝備,王燕琨套上特別訂製的潛水衣,享受漂浮的滋味前,王燕琨還得先通過一關,海灘的考驗,最後這段辛苦,終於在下水的一剎那消失,雖然氣瓶和腿的重量把身體往下拖,但王燕琨還是划著雙手,帶自己前進,身體的累贅與不便,在海裡好像暫時消失了,耳邊只有海浪與呼吸的聲音,藍色世界很平靜,我們好像也有點明白,為什麼他這麼喜歡大海。


從海裡爬起來,王燕琨說還要帶我們去山裡,本來是要看溪谷美景,讓我們大開眼界的,卻還是王燕琨。王燕琨:「另外另外一條比較多水,但是那邊沒辦法,他們要演習阿,剛剛你們有沒有看黃牛,很漂亮對不對,那水牛,還有那個都很漂亮阿!」


不想弄髒衣服,乾脆倒立過河,這雙手再次展現驚人的爆發力,午後雷雨快來了,王燕琨請朋友幫忙抬著腳,自己以手代腳走過溪谷,王燕琨笑著說,樣子不好看,但這樣有朋友幫助的方法,走得最快。


這樣很快,最快就是這樣回去,有朋友幫助的方法,走得最快,有朋友開車一起旅行的時候,王燕琨還喜歡爬上車頂。王燕琨:「這感覺是很好的,所以人一直要跳到不同的角度去看東西嘛!不是嗎!」


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風景,上山下海,要變換不一樣的姿勢,以手代腳的王燕琨最了解,人不能只用一種高度,面對生活。


主持人詹怡宜:「王燕琨教我們,人不能只有一種高度,來面對生活,結果我們看到他剛才一連串,我們的記者跟他出遊這一趟,不斷的驚,我們自己在看的過程,也覺得,哇!一下子倒立,一下子發現他的雙手可以做這麼多的事,的確是很驚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哈遊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